四年砥砺重焕江河新颜 五水共治绘就浙里水乡
历史的意义,总要在回望的时刻,才会清晰起来。今时今日,浙江“五水共治”“人水和谐”的时代命题,答卷已然清晰。截至2016年11月底,浙江全省221个省控断面水质Ⅲ类以上逾七成;全省境内垃圾河、黑臭河已经基本消除,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治水铁军活跃河畔,水清岸绿处处成景;“河长制”领跑全国,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农村治污全球点赞……
可谁曾想,进入新世纪以来,工业发达的浙里水乡,曾一直被水污染困扰:早在5年前,全省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均为劣Ⅴ类,其中钱塘江、甬江、苕溪、瓯江等八大水系亦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的侵袭。值此背景,浙江全省下定决心修复山河本色,重塑美好家园。回望来路,这是一段艰辛却辉煌的历程。
自2013年起,以治污水为中心,浙江持续打出了一套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治水组合拳。据《浙江日报》报道,在四年前浦阳江畔打响的全面治水第一枪,浦江县便率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沿岸逾万家H水晶加工作坊。仅在2014年—2015年,在全面开展的“清三河”专项整治行动中,浙江消灭垃圾河6000余公里,完成黑臭河整治约5000公里。
而2016年,浙江全省超额完成逾亿方的年度清淤任务,并将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削减至6个。同在2016年,浙江的河道都将多一道严格管控:所有入河排污(水)口将全部配上标识牌,非法排污口面临清理整顿。管住了入河排放口,就管住了入河污染物,从根源上保障了河道水质。此外,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齐上阵,31个省级部门协同发力。
洗尽污垢方璀璨。在水中,变化每天发生着:为求清波常在,浙江开展水岸同治,加速淘汰低小散、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3年多来,浙江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11625公里,完成23137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调减生猪存栏800余万头,六大重污染行业凤凰涅槃。
截至2016年年底,浙江全省关停2250家电池、电镀、制革、印染企业,整治提升6540家。人们惊喜地发现,昔日垃圾河成了天然游泳池,水清岸美的画面又回来了。如何巩固治理成果?随着《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正式印发,浙江“五水共治”的又一重要成果将走向全国。
2016年12月13日,水利部、环保部等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视频会议,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向全国介绍推行河长制的经验。截至目前,浙江已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42120名村级河长,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五级联动的河长制已经形成。
尽管治水成效显著,但对浙江而言,治水永无止境。如今,新一轮治水攻坚战,正在新的跑道上发力冲刺。诚然,2017年,五水共治正以昂扬姿态在浙里前行。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