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尾海绵城市凸显成效 污泥处理有“秘密武器”
近日,福州市发布“攻坚2017”行动实施方案。从“百日攻坚”到“攻坚2017”,福州展现了从未有过的建设速度。来看看福州市马尾区首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工地——琅岐红光湖景观工程,探访“福州速度”的秘密。
兼具旅游与生态双重功能
琅岐红光湖景观工程作为马尾区首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未来琅岐西大门的名片,也是建造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的首个工程,备受市民关注。
据福建建工集团红光湖景观综合工程项目经理林庆斌介绍,琅岐红光湖景观综合工程,位于琅岐闽江大桥北侧,环岛路西侧,项目总投资2.6亿元,建设用地646851平方米。工程将融入两岸元素,以创意水上活动为特色,打造旅游、休闲、体验、创意科技等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该工程预计在4月20日完成项目的80%,将在8月竣工开园。
“项目区域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林庆斌说,红光湖景观综合工程被定位为海岛型的生态景观绿地、综合性的城市开放空间,整个建造理念采用了“海绵”概念,例如:在建设人行道时会充分采用透水砖铺装,设置下沉式绿地、湿地雨水池、雨水花园以及生态湖体,种植多种耐水湿植物及水生植物。
福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红光湖景观综合工程项目将成为以海峡两岸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基础平台,为两岸青年到琅岐活动交流提供休闲平台。在促进台海文化交流的同时,这个项目还将成为琅岐旅游岛生态休闲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琅岐岛的采摘之旅、滨海之旅、休闲之旅。
变废为宝 “挖”出来的淤泥直接用
“我们工程推进比预定快了三个多月,在于我们拥有这个‘秘密武器’。”林庆斌带着记者来到施工现场,指着一辆类似挖土机的“大家伙”说道,红光湖是一个靠“挖”出来的湖泊,淤泥层普遍在40米以上,如何处理淤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按照传统做法,我们需要将淤泥外运,然后将运好的土进行回填,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给堆放淤泥的环境造成污染。”林庆斌介绍说,这次采用了港湾集团自主研发的淤泥固化技术,将泥挖出来,现场进行固化,形成资源再利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走进观察这个“大家伙”,大约六米长的机械臂,臂尾端是几个旋转的涡轮,正往淤泥里钻,时不时冒出“白烟”。
“你看到的‘白烟’正是淤泥在固化,你别小看了这台机器,它是我们从芬兰进口的强力搅拌头,通过摇臂内设的橡胶管往淤泥里投放‘固化剂’,每天能处理淤泥三百立方。”据港湾集团总经理梅丰介绍,新型的固化技术采用粉体纳米软土改性剂、激发剂与淤泥和水发生一系列的水解和水化反应,让淤泥固化,目前地铁二号线的淤泥处理也是使用该技术。
林庆斌说,淤泥固化技术十分符合“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淤泥固化处理后,部分土方可以在公园内部平衡消化,合理再利用,强度要求较低的固化土作为回填材料,强度要求较高的固化土作为路基、广场地基材料,减少了石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避免了大量的土方的外运和堆放的问题。
原标题:本网记者探访马尾“海绵城市”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