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路:一个绿色产业链下的共享生活圈
* 来源 : 中国环保在线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8-08-03 * 浏览 : 361
有人问,“乡村振兴”究竟要怎么做?坚定走一条用绿色产业链贯穿始终的发展道路,是乡村颜值提升和经济发展双丰收的不二之选。
乡村振兴生态路:一个绿色产业链下的共享生活圈
“乡村振兴”,提出这个概念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发生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一部分地区可能率先体验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对这个概念也是感受最深的。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意味着“新时代,新起点”将让乡村发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向未来。那么,在“乡村振兴”旗帜下就必不会缺少“生态兴农,生态兴村”的位置。
不吃“青春”饭,走好“生态”路。“乡下的空气好”、“乡下的天空蓝”、“乡下的河水清”、“乡下的饭菜香”、“乡下的……”,近年来,这种声音愈发活跃起来。
在高楼大厦拔地起,生活工作快节奏的当下,其实对所谓“精致”、“舒适”、“健康”、“绿色”生活的追求代表着新生代的潮流思想。
喜欢绿色蔬菜,喜欢简约生活,喜欢现摘现买,喜欢散养鲜生,喜欢自然风光……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保护好乡村的山山水水呢?这也正印证了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就是说,“生态兴村”战略意义深远,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主题均契合。
守着“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三大突出问题中的其中之一恰恰也是环境问题。源于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垃圾处理的滞后,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给环境带来的破坏。生活垃圾、污水,农药化肥和地膜,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导致了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的出现。
所以,立足农村环境改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目标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
我国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联合住建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和整治工作的通知》等等,条条框框都表达了对农村环境改善的高度重视。
到2020年,基本遏制城镇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违法违规向农村地区转移问题,基本完成农村地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三年内,主攻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向“乡愁”宣战,促美丽升级。鉴于我国在政策、制度、标准等方面夯实了基础,表明了“乡村振兴”的立场,也坚定了全面改变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所以垃圾分类下乡,污水处理厂扩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农业面源污染攻坚等措施多管齐下。
农村秸秆禁烧,转而走资源化道路;乡村污水处理,奉行“一村一策”;农药化肥减量,有机肥和抗虫害品种推广开来;整顿畜禽养殖排污乱象,研发沼气、制肥、循环水等多种方案;路网、管网、垃圾处理网、污水处理网,多“网”合一;加快农膜回收,攻关生物农膜新材料和新产品……
同一时刻,有太多改变悄然出现在千万农村地区,厕所改造、农舍改善、河塘清淤、污水建站,万千气象真正带动了农村“大改造”。为一个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小目标”,圆一个“乡村振兴”大梦想,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抓实、抓准、抓稳,建主客共享生态圈。以绿色生态为基准线,铺展开的经济发展道路也是足够宽广的。
自成一个产业链,将乡村经济提升与生态圈的构建结合起来,就是这一理念的基本框架。例如,目前一部分乡村发展生态旅游业,亮出特色化的“家底”,辅以生态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输出,获得了不少游客的青睐。
而单以生态产品论,也出现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不仅是蔬菜瓜果之流,生态景观植物、林木产品、“虾稻共生”模式以及沼气制造供应等,都开始显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生态商品,其为乡村经济更进一步提供了多条路径,也看到了更多成功示范样本。除此之外,乡村振兴下的“光伏+扶贫”带来的不仅仅是乡村能源结构的同步升级,还有并网发电的既得收益。
可以说,乡村农业的生态转型,乡村环境的生态改善,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变革,都有迹可循,掷地有声。
文
上一条: 环保“期中考”答卷抢眼 创新驱动力进一步下沉
下一条: 农村污水治理 不搞“一刀切”提高治理效率基础